近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在龚昆梅主任带领下,主刀王勇志医生联合麻醉和护理团队,成功运用Tendvia®肺动脉取栓支架系统,为一名58岁男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患者实施了肺动脉介入取栓手术。
Tendvia®肺动脉取栓支架系统(国械注准 20243031010)由腾复医疗自主研发,并于2024年5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是国内首个专门用于急性肺动脉栓塞治疗的介入器械。这一创新产品的问世,填补了我国在肺动脉取栓治疗领域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治疗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该系统通过微创介入技术,能够精准、高效地清除肺动脉内的血栓,迅速恢复肺部血液循环。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也进一步推动了取栓器械在急性肺栓塞介入治疗技术中的应用与发展。
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一种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导致肺循环障碍的严重病理生理综合征,属于临床上的急危重症。多数情况下,血栓起源于下肢静脉,形成深静脉血栓后脱落并迁移至肺动脉。肺栓塞发病迅速,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因此,尽早开通受阻的肺动脉血管,对于降低其致死率与致残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较于传统的导管溶栓或碎栓疗法在处理急性肺栓塞中的应用,肺动脉支架取栓显著降低了远期罹患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风险,并有效减少了因溶栓药物使用而引发大出血的可能性。此外,该治疗方法术后恢复迅速,并发症发生率低,极大地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为肺栓塞治疗领域内的临床医生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治疗路径。
患者:58岁,男性。
主诉:呼吸困难、心慌、胸闷。
现病史:心悸、胸闷、呼吸困难、晕厥3次。
既往史:糖尿病、静脉曲张,1年前外院行大腿病损切除术。
患者于2025年2月7日因胸痛、胸闷伴气促在外院门诊就诊,期间突发三次晕厥。外院CT检查显示:右肺下叶有条片状阴影,右心影饱满,肺动脉干稍宽,双肺动脉栓塞。心电图结果显示:异常q/Q波,R波递增不良,下壁心肌梗死,T波倒置,心电轴不确定。超声检查发现:左侧股浅静脉中下段、腘静脉、胫前静脉近端、胫后静脉显示段、腓静脉、小腿肌间静脉及小隐静脉均有血栓形成。
2月10日,患者胸痛、胸闷、气促及呼吸困难症状加重,为寻求进一步治疗,急诊转至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急诊进行了相关术前检查,结果显示:凝血酶时间为34.0秒,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为28.41 µg/ml,D-二聚体为7.14 µg/ml,患者肺动脉压61.9mmgh,CTPA提示:左肺动脉干远端、双肺各叶及段肺动脉管腔内可见低密度充盈缺损,考虑为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右肺下叶外及后基底段、左肺上叶舌段肺动脉闭塞。
基于上述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为“急性肺动脉栓塞”,并收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病房进行治疗。
手术方案设计
手术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龚昆梅主任团队对患者展开了细致的术前评估,涵盖心脏功能的详细检查、解剖结构评估以及手术风险等全面考量。鉴于肺血管血栓负荷大,危险分层高,且摔伤致颅底骨折,广泛出血,不适合进行溶栓治疗。为降低患者高危恶化和并发症等风险,团队与患者及家属详细沟通病情后,决定实施经导管肺动脉取栓术,采用微创介入技术进行机械取栓治疗。
手术器械选择
1. 血栓抽导管:
- 产品名称:Tendvia® 血栓抽吸导管
2. 肺动脉取栓支架:
- 产品名称:Tendvia® 肺动脉取栓支架
手术过程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麻后,经股静脉穿刺并置入6F及9F血管鞘,注入肝素3000U,选用泥鳅导丝+指引导管,指引导管行肺动脉造影。
手术团队将Tendvia® 抽吸导管沿导丝推送至肺动脉血栓近端位置,先行左肺动脉血栓抽吸治疗。再将Tendvia® 肺动脉血栓取支架沿导丝通过抽吸导管向前推送,精确导入到患者的肺动脉血栓部位,回撤输送鞘管,释放网篮,静待90秒后回撤取栓支架,同时旋转开关释放负压,血栓由取栓支架收集后并在负压抽吸的双重作用取出,鉴于患者血栓负荷大,保证血栓充分取出,再次使用Tendvia® 抽吸导管进行负压抽吸。复查造影显示,血栓负荷明显减轻,肺主干及左肺动脉血流改善明显。
手术结束后,将所有导管及鞘管顺利撤出,并对穿刺点进行了加压包扎。主刀王勇志医生凭借其深厚的临床经验与卓越的手术技艺,通过高效的团队协作,成功为患者实施了精准的肺动脉介入取栓手术。整个⼿术过程顺利,仅耗时不到60分钟。术后,患者肺动脉压显著下降至42.3mmgh,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各项监测数据均保持稳定,患者安全返回病房。
临床进展聚焦
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学科在大面积肺栓塞急救领域又一次取得了创新性的突破,诊疗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
肺栓塞,作为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其形成大多源于血液循环的不畅,或是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这种疾病发病极为急促,常常让人猝不及防。
下一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将通过开展健康科普活动,向公众普及疾病相关知识,提升民众对该疾病危害性的认知,从而增强预防意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会有更多的患者能够受益于这些创新成果,重获健康生活。
专家介绍
龚昆梅 主任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担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外科基地主任、血管外科主任、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学科带头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云岭名医、云岭工匠。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常务委员,中西医周围血管委员会常委,中华血管外科杂志第四届常务编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大血管介入专家工作组委员,云南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第四届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
重点研究方向包括主动脉夹层的开放和腔内微创治疗、胸、腹主动脉病变的腔内微创和开放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机制、颈动脉疾病的手术治疗等多个领域。在云南省首先开展主动脉A型夹层复合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在国际上率先证明CNP在糖尿病足球囊成形术后再狭窄发生中的作用。
擅长主动脉置换术、主动脉瘤切除术、动脉旁路移植术、血管腔内微创术、腹腔镜下消化道肿瘤根治术、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等血管外科、胃肠外科和疝外科各种手术,并多次指导相关科室成功开展严重血管损伤的修复重建手术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省市级基金14项。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三等奖四项。近年来在《Bioscience Reports》《Cancer Lett》《Cancer Sci》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影响因子43.8分。参编《营养筛查与评估》,主编《实用普外科基础与临床》。
王勇志 医生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硕士,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治医师,毕业于昆明医科大学血管外科学,云南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VTE学组副组长,云南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青委会秘书,云南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青年委员,静技有范•腔静脉滤器规范化应用手术视频全国总决赛”冠军,“合纵苍穹•PK论英雄”外周血管治疗病例PK赛全国总决赛冠军,云南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首届栓塞病例比赛二等奖,第十五届中国南方血管大会 第四届“了不起的医者”腹主动脉领域青英病例荟萃大赛,斩获“了不起的医者”大奖,2023年西南血管论坛暨第七届昆华血管论坛下肢静脉曲张腔内射频闭合术病例大赛一等奖,“重症凝血,纤人一步”云南省重症医学质控中心第二届出凝血管理病例大赛二等奖。